请输入搜索信息

媒体视角

媒体视角

文汇报:大学+师承:造就未来中医大师

发布时间:2016.05.22点击:354

20160522 
59日,第五届“文汇中医药文化讲堂”在澳门新甫京娱乐娱城开讲,本次讲堂主题为“大学+师承:造就未来中医大师”,也是纪念澳门新甫京娱乐娱城建校6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澳门新甫京娱乐娱城校长徐建光、澳门新甫京娱乐娱城•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所长詹红生担任主讲嘉宾。上海市名中医石印玉、《新民周刊》 主笔胡展奋、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脉管科主任曹烨民、浦东新区周家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主治医师高志欣、澳门新甫京娱乐娱城在校学生代表张欣宇作为互动嘉宾,亦贡献精彩观点。
澳门新甫京娱乐娱城即将迎来建校60周年,在澳门新甫京娱乐娱城、乃至上海的中医药事业正在谋求新一轮发展的关键时刻,能和同道一起讨论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战略,机会难得。
我就向大家简要介绍我们学校用了三年时间探索师承教育与现代院校教育相结合、完善中医高层次领军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希望得到大家的共鸣和指教。
重视师承在中医院校教育中的渗透,持续推进“大师”学术思想和师德师风的深度挖掘和有效传承
澳门新甫京娱乐娱城成立于1956年,是新中国首批建立的中医药高等学府,学校延续和发展了近代中医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和里程碑意义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 (1917年创办)、上海中国医学院 (1927年创办)、上海新中国医学院 (1935年创办) 等“老三校”的办学历史。
学校始终传承着海纳百川、开放求新的海派中医精神,培养出了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名医大家,走出了澳门新甫京娱乐娱城的首任院长程门雪、第二任院长黄文东和第三任院长王玉润等一批中医药事业的开拓者。不仅开创了中国现代中医教育的先河,更开启了海派中医的责任和使命。
特别是一大批享誉海内外的江南名医,以“开放、兼容”的精神气质,奠定了中西合璧、多法并举的学术风格,开创了吸纳新知融合求变、思维活跃敢为人先、擅一技之长又兼博采众长的中医新境界,形成了独特的发展风格,为传承中医药文化,也为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所以,学校也用各种方式,重视师承在中医院校教育中的渗透,持续推进“大师”学术思想和师德师风的深度挖掘和有效传承。
在当今二十一世纪面临转型发展的新形势、大背景下,我们新一代中医人,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围绕社会需要,重新审视“海派中医”的内涵思想,承担起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因为我们清楚地意识到,目前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尚未解决;高层次中医药人才群体彰显力度不够,缺乏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成果,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团队尚未形成;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投入总体不足,培养方式、培训机构能力建设滞后,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
对比上一代海派名医,我们对于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精华的深度发掘和协同创新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还迫切需要建立和优化传统人才培养和发展成长的良好机制。
中医药教育一向推崇上工重道,大医精诚,德术相融的育人观;医德并修,医文融合,医儒兼通的教育观;注重基础,崇尚经典,强调实践的教学观;勤求博采,兼收并蓄,质疑创新的治学观;衷中参西,中西兼顾,融会贯通的汇通观。人因其才,而施其教,这是古代医学教育的重要原则和方法。师承教育之所以长盛不衰,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够很好地实践因人施教这一教学方法。
所以,我们澳门新甫京娱乐娱城始终在探索既符合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规律、又体现师承教育优势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最早提出人才个性化培养和多元化评价改革思路,建立以学分制改革为先导的教学管理制度,打造注重知识、能力、素质协同发展的通识课程体系,在全国率先建立名中医工作室,率先试点中医师承与临床医学专业博士衔接工作,不断开拓,敢为人先。
正是基于这样的工作基础,从2013年起在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的支持下,学校承担并启动“上海市中医药领军人才建设项目———海上名医传承高级研修班”计划。项目自立项以来,这个未来大师的培训班被社会各界称为“大师班”。
整合全校人文社会科学和中医药传统学科的优势资源,为“大师班”提供学术支撑
“大师班”始终围绕“打造一批具备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扎实中医药理论基础和各具特色的中医诊疗技能的新一代名中医”的总体目标,不断探索与海派中医文化发展相适应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中医药人才继续教育模式,为有效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我从四个方面介绍“大师班”的工作模式和取得的成绩。
“大师班”成立时的总体目标是,围绕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目标,造就一批临床技术精湛、人文底蕴深厚、综合素质优秀的高层次中医药后备人才,探索与海派中医文化发展相适应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中医药人才继续教育模式,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满足卫生、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需求。
具体的目标是:
第一,进一步正本清源,夯实中医文化知识底蕴,强化中医基础理论对中医临床思维的引领作用。
第二,进一步学以致用,提高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医临床思维。通过重读经典,实现把握中医精髓、重塑中医思维的目的,并最终提升其中医临床思维能力。
第三,进一步兼收互补提高学科发展、学术团队建设能力。通过总结各学术流派经验,形成传承思想,确定本学科的优势特点和研究方向,指导学科的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系列目标,我们的培养模式也采取了与众不同的工作模式。
2013616日,在“海上名医传承高级研修班开班典礼”上,举行了隆重的拜师仪式。30名中医后备领军人才齐诵拜师词、赠拜师贴,26名国家级、上海市名中医在“大医”横轴上盖章,正式收徒。拜师仪式承载了中医教育魂脉,师承名老中医,弘扬中医精髓,再现了中国延续几千年的传统师承教育模式。
同时,对每个学员提出了五大要求:要具备深厚中医药理论基础并运用于临床实践,要学习海派名医的学术思想、独特的技术方法和临证经验,要掌握至少一门文学艺术或中华传统技艺,提高自身修养;学术共同体要开展学术观点内涵的深入挖掘与讨论;流派临床基地或名中医工作室或特色中医临床专科要形成一定的影响。
培训方式为集中授课和学术共同体自主学习、跟师实践相结合,传统文化学习与人文知识学习相结合,文学艺术与中医药文化相结合,理论学习与临床技能培训相结合,拜师结对与国内外游学跟师相结合。我校的“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整合了全校人文社会科学和中医药传统学科的优势资源,为“大师班”提供学术支撑。
培训的具体内容包括集中授课、名师指导、游学拜师、参观考察、自学自悟等形式,可以说是术德兼修、博采众长、知行合一。
考核方式也和以往的人才培养项目不同,采用课程考核、成果展示、师生论道和著书立说等形式,更为注重学员和导师的互动,以及学员的自身反思和自我体验。
在“大师班”的运行机制中,我们着重探索建立高层次中医领军人才培养的经济补偿机制和薪酬制度,形成了卫生主管行政部门、大学、医院和所在科室统筹投入资源的新机制,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以专项形式进行投入,大学以培养资源形式投入,医院和所在科室则在绩效考核和医疗服务经济补偿方面进行扶植和倾斜,从而为中医药高层次领军人才的培养积累经验。
大学作为“大师班”的承载地,在为人才提供智力、文化和素养支持的同时,建立了以学科集聚、人才荟萃为核心的良好生态环境
历时三年,我们这个“大师班”的成效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继承人系统总结了老中医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和导师共同编撰教材和学术专著,扩大学术影响力,再现了海上中医“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界盛事。
指导老师和继承人组成教学共同体,共同探讨学术问题,形成学术争鸣热点,提升中医学术挖掘能力,拓展学科影响力。
“大师班”还制作了 《名中医教学实录》 一系列慕课课程,向广大莘莘学子展示海派名医的学术思想、独特的技术方法和临证经验,扩大名中医教学的受益面和影响面。
最为可贵的是,大学作为“大师班”的承载地,在为人才提供智力、文化和素养支持的同时,也建立了以学科集聚、人才荟萃为核心的良好生态环境。
最后,我想谈一谈亲历这个项目三年的一些体会。
“大师班”项目在立项时,就围绕“海上名医”、“领军人才”的特点,确定了“发皇古义、融汇新知、海纳百川、开拓创新”的办班宗旨。“海派中医”融古意、会新知、悟真谛、达睿智的内涵,就是“大师班”的“魂魄”。正是基于这样的办班宗旨和教学理念,项目的实施才有了一个不一样的起点。
“大师班”遵循中医药教学特点和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的特殊性,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医特色和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新路径。而在学术内涵的发掘过程中,“大师班”用中华文化、中医文化和海派文化“固本培元”,使中医药学术植根于中医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想,回归经典的本源。
项目后期创建了“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外部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专业能力评价与人文素养提升相结合、课程考核评价与多元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也为人才评价体系探索了一条新路。
完成第一轮培养后,医院以院级名医工作室形式制定岗位职责和薪酬制度,将30名领军人才的工作重心从日常行政管理导向中医学术内涵的继承与挖掘,以跟师带徒、研修论道等工作坊形式建立中医药传承共同体,形成了孕育未来名医大师的土壤。所以在“大师班”的第二阶段,学校重点开展包括“导师、骨干学员和青年后备人才”在内的学术共同体建设。
“海派中医”作为海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气谦和、包容开放的精神内涵,不仅奠定了在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历史地位,也必将对未来的中医药发展创新起到引领与示范作用。新一代中医人理当顺应时代潮流,紧紧围绕社会需要,承担起传承与创新发展的历史使命,重新审视“海派”的内涵思想,充分利用上海这座开放兼容、中西文化交汇的海派之都,融古意、会新知、悟真谛、达睿智,努力成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一支中坚力量。从这个角度来看,“海上名医传承高级研修班”的最大成果,就是培养了中医人的这种素养、底蕴和境界。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