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课堂”“研究”融合 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思政金课
发布时间:2020.03.05点击:1748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响应教育部、上海市教委“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落实学校总体部署和要求,“抗疫”“课堂”“研究”三者深度融合,精心组织线上教学、战“疫”视频拍摄和科学研究,深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着力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思政金课。
齐抓共管,确保思政课线上教学的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学院按照学校教务处等职能部门对教学工作的统一安排,在疫情期间积极推进在线教学。由院长亲自抓,落实在线教学内容的合理安排、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课程考核、教学反馈与总结等工作。
2月27日,学院围绕“防疫期间高校思政课及其他课程教学组织工作”召开微信工作群在线会议,参会人员包括院领导班子成员、教研室主任、办公室成员及本学期所有承担教学任务的老师。院领导对防疫期间课程教学组织工作进行检查、指导和部署。教研室结合思政课及其他课程线上开课准备情况、教学进度、存在的困难、值得分享的经验等方面展开讨论和交流。此次微信讨论会上,特别强调如何将抗疫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凸显思政课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努力打造思政金课。此外,要求教师做好线上教学总结工作,鼓励撰写教学论文并发表。
战“疫”课堂,发挥思政课的核心课程作用
学院组织本科5门思政必修课和研究生2门思政必修课任课教师在教学知识点中融合疫情防控工作相关内容,并拍摄7个左右的教学视频,宣传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的重大举措、感人事迹、生动故事,增强学生对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坚定“四个自信”。
同时,鼓励学生自行拍摄战“疫”故事。在教师启发下,学生自己寻找素材讲述战“疫”故事。通过学生们记录和讲述的战“疫”感人故事,自我教育同时教育他人,要在危急关头、挑战面前,自觉弘扬从不屈服、勇于斗争、守望相助、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
战“疫”研究,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内涵
认真筹备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研讨会和上海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委托我校举办的延安精神研讨会,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相结合,彰显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彰显我国的治理效能和治理优势。并要求各教研室围绕会议主题撰写专题论文。
组织撰写战“疫”思政系列文章。组织6-7个青年骨干教师,从不同学科背景、不同视角撰写文章,争取在有影响的公众号、报刊理论版等发表,同时组织撰写战“疫”思政论文在马学科重要期刊上发表。
打造学术团队,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内容积极申报国家社科基金、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研究会党建研究等课题。组织学院中青年骨干合著《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中医药文化传播》一书。结合疫情期间中医药所发挥的优势和中医人的担当作为,深刻阐述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医药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着力打造具有浓郁中医药特色的学科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