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行“习语回响 致敬百年”思政课展演
发布时间:2021.05.27点击:875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如何将党史融入大学生思政课,打造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的课程,5月26日,我校运用一场“习语回响 致敬百年”思政课展演活动,通过精良的“配方”给学生更多的“滋养”,以回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的殷殷期盼。
“习语回响 致敬百年”展示课以开天辟地、革命斗争、道路探索、改革开放、奋进新时代五个篇章展开,形成习语回响、致敬百年、启智润德三大主题。每个篇章以诵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重要论述导入,通过经典诵读、历史人物剧展演、学生讲思政课、思政微课、诗歌朗诵、歌舞表演等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着力于让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这堂课由师生集体备课、共同参与演出,由大中小学师生共同观摩和反馈,课程努力实现历史与现实的交织、理论与叙事的交融,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导向。
大学生们现场诵读习近平总书记的《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等重要论述,师生们共同追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体悟伟大成就、学习伟大精神,从红色经典中汲取营养、感受力量、坚定理想信念。
“红旗渠,一条位于河南省林州市的‘人工天渠’,是林县的人民用十年时间克服一切困难,人工开凿了这条悬挂在太行山一块绝壁上的‘天渠’,它不单单是一项水利工程,更锻造出了气壮山河的‘红旗渠精神’。”来自河南的三位学生带领表演团队用河南方言讲述发生在家乡的这个故事。因为共鸣共情和文化认同,现场观众沉浸其中,接受精神洗礼。还有《中共一大会址的故事》《半条被子》等情景剧,都是大学生在思政课教师指导下自编自演,虽然在展演过程中还显得有些“青涩”,但是这一教学形式作为一种很好的自我教育、朋辈教育方式,已透露出学生们喜欢的“味道”。
来自云南的2018级护理本科生李启鸿,现场展示《打赢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谱新篇》的思政课,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介绍家乡普洱在上海援滇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开辟了一条种植、加工、销售三七等新型农产品的致富之道,进而实现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真实故事。大学生思政课《讲述身边抗疫故事、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则运用学校系统援鄂医疗队队员的真实事迹,展现伟大抗疫精神。思政课是学生们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初步成果体现,他们将自己所学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与时代场景相关联,用学生视角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前沿的思维去认识、了解中国与世界,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
展演还融入师生们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井冈山上太阳红》《春天的故事》《天耀中华》《不忘初心》等民乐演奏与歌舞节目汇聚一堂。“一叶红船,承载着千年的梦。在南湖,回应着五四的风。”基础医学院首届屠呦呦班的学生们朗诵着自创诗歌《红船复兴梦,百年中国行》激情澎湃。护理、中药、康复专业的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的救国军歌微电影《冼星海的故事》主题鲜明、短小精悍、引人入胜。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达成心灵上的互动和情感上的同频共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串联起这堂学生喜闻乐见的思政特色课程。
为推进张江学区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此次课程还邀请了张江学区中小学校,包括华师大张江实验中学、张江集团学校、张江高科实验小学、浦东新区第二中心小学(张江校区)等10所学校分管德育的领导和思政课教师代表,以及中小学学生代表参加。大中小学同上一堂党史学习教育思政大课,共同探索形成大中小学一体化联动式推进百年党史“大思政课”建设的有益经验。
我校党委副书记季光在导课中指出,“习语回响致敬百年”思政大课,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学校旗帜鲜明开设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探索实践具有学校特点、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新思想概论课。前期学校党委书记曹锡康讲授的《治国理政中的中医智慧》,马克思主义学院与科技人文研究院联合打造具有浓浓“中医味”的新思想概论课展示课《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等均取得了良好的反响。这场以学生视角为主的“学史明理、学史增信”思政课,将深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与创新,为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程体系贡献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